文化长征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文化长征网 首页 长征教材 查看内容

人的价值学-上

2013-3-7 09:3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271| 评论: 0|来自: 文化长征网

摘要: 人的价值学 罗范懿著 上篇:“和分”概念原理 第一章人味 什么是人味?突然碰上这个问题,起初让你难免有些恐怖。就是在“吃人的旧社会”里,人类的残酷无情也还没真正落到这步田地。人距今700万年的由四足爬行 ...

第3节  人生+物生=人物

自然界从一种动物造化出人,也不知它是否经过了动物界的公选,人一出现就开始走向自然界的统治地位,那时就让自然众生目瞪口呆看不懂了,人就成了众生(当然包括人自己)的一个最难解的谜。

最具认知能力的人首先自己跳出来为自己解谜或写评传,于是各种教派纷纷出笼,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穆罕默德、耶稣、亚里士多德、卢梭、孔子、马克思、恩格斯等众多思想家层出不穷地问世,永不安份的人,谜底是什么?

法国大革命时期,许多启蒙运动的先驱者们运用理论的彩笔,论证人的个体生理方面完全相同,都是206块骨骼支一个“人”字架,都是10个月造一个生命,说明人类的父母都无偏心。

当代德国科学家又研究做出个这样的结论:一个体重为70公斤正常人的身体,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加以分解、提化,最后得到的是——氧45.5千克、碳12.6千克、氢7千克、氮2.1千克、钙1.5千克、磷0.86千克、硫0.3千克、钾0.21千克、钠0.1千克、氯0.07千克;还有几克的镁、铁、氟、锌、铜,以及几毫克的碘、锢、锰、钼、铬、硒;最后,还有很微量的钡、镍、铅、铝、锡、钛、溴、硼、砷和硅。这些东西总共加起来值不了多少钱,最后不会超过830法郎。

马克思曾经说过,动物“不能在自然界上打下它们意志的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这以上仅仅只是法国几代人在研究自己留下的基本印记。

我们曾经以人制造工具、使用符号、具有理性在动物界引以最大骄傲。后来许多人类学研究事实说明,某些动物也能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进行一定的活动,并且有的动物活动还有一定的计划,也有经过思考的行动的能力,在符号使用方面的例证也很多。特别是从黑猩猩人工符合语言训练的实验,甚至从海豹、海狮的冷血动物人工训练,动物都有可能掌握人工语言和使用人工语言的根据。研究还表明,感知、记忆、模仿、想象、推理等认知形式也并非人类独有的,某些动物也不同程度地具有。

这么说,研究表明动物有了感知、记忆和符号使用的功能,马克思那段关于意志印记只有人类才能做到的论断也许只能论断过去的动物,当今和将来的动物也就不一定了。

人类价值哲学发展至今仅只100多年时间,中国的价值学还只20年时间,却有了这样的结论。这不能说不是给自然界的统治者——人,敲响了警钟:生物不停地在进化,其他动物进化的步调因为人的所迫在加快,加快!可人现在究竟是在进化还是退化呢?自然界什么时候又来一次“总统”公选,谁也难以预料到?

人类解出自己的谜底,扬长避短,发现自己真正“高级”“文明”的地方,是当务之急。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思想的苇草。”他又说:“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因此,“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我国哲学家卢风说:“因为作为追求无限的有限存在,人能够也只能在思想中触及无限。可是人之‘符号化的想象力和理智’常使人们忘记了这一点,使他们曾试图攫取财富和权力以满足自己追求无限的欲望。一旦人们以为财富和权力象征着人生终极意义,他们的精神便再也无法安顿。”

日本哲学家福泽渝吉在《文明论概论》中说:“所谓文明是指人的身体安乐,道德高尚;或者指衣食满足,品质高尚而说的。但是,仅以身体的安乐能叫做文明吗?不是的,人生的目的,不是单为衣食,若仅仅以衣食为目的,人就与蚂蚁或蜜蜂无异了……或者仅以道德高尚就能叫做文明吗?也不是,如果这样,天下人都将成为贫居陋巷箪食飘饮的颜回了……所以,如果不能使人的身心各得其所,就不能谓之文明。而且人的安乐是没有限度的,人的道德品质也是没有止境的。……文明就是指人的安乐和精神的进步。”

这位日本哲学家的一段话对马列主义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阐释得很明了,人类的“高级”“文明”的关键在科学把握“物质和精神”的辩证统一;哲学思想上,关键的关键又在影响辩证关系的科学把握、调节相互的质和度量上。

任何一个现实的人都同时具有两种身份:一种是主体身份,他是社会主体的一部分,又是程度不同地独立的个人主体;另一种是客体身份,即他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客体,又是自己通过行为来满足自身需要的客体。人就是这么“高级”在主客体统一的自我意识不断调节上的特殊动物:即在目的和手段的辩证统一,个人和社会的辩证统一,权利、利益和义务、责任的辩证统一,需要和供给的辩证统一……等等,相互区别,不可混淆;相互依存,不可割裂;相互不断调节,才能确保和谐。

人的“高级”和“文明”最后又都得通过人的价值尺度来具体体现:人的价值若把物生价值和人生价值相混淆,积极和消极的正面和负面的物质和精神的相混淆,导致人的手段和最终目的不明确,“个人财富和权力象征着人生的终极意义,他们的精神无法安顿。”若把二者相互割裂,轻视物生价值,人的生存、生活没有保障,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削弱,实现最大人生价值也是一句空话;若片面追求物生价值,导致私欲难以满足,殃及众生,导致人生目的不明,人生价值更会成为泡影。二者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若不及时科学调节,并科学把握调节的度,就像过去的“发展”论和“需要”论一样若不加上“科学发展”和“健康需要”,难免让人误会、钻空子、出偏差,难免让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科学成为纸上游戏。把握这个科学,是比“两手抓”“两手硬”更具有倾向实现人生价值目标的更为科学的探索,就是说:在保证人实现物生价值的基础上,更要硬化实现人生价值这一手,并永远不放松,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终极目标,人才能成为对人民大众有所作为的人物来。

因此,我取“物生价值”和“人生价值”中的“人”和“物”两个字和汉语哲人造“人物”一词,将两笔而立的“人”形成以下两项和的等式:

人生+物生=人物



于是:人的价值=物生价值+人生价值

第4节  人的价值-物生价值=人生价值

也不知中国先哲两笔造“人”的创意?反正是缺一不成“人”,两笔不交汇不立“人”。

无可非议,人不是上帝派下来的,是后来造化的,人是不安份的,可塑的,并永无确定。在以上两项和的等式里,“物生”和“人生”,“人生”又是后来造化的,“物生”是娘肚子里带来的。“物生价值”主要靠人的本能创造,“人生价值”主要靠人的本质去创造。创造“人生价值”是人的最终奋斗目标。也就是说,因为人的可塑性,人们永远有不确定性,我们主要促使人表现在“人生”和“人生价值”上;因为人的可塑性,人的永远不确定性,人同样更容易表现在人的本能的“物生”和“物生价值”上。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面对两项和的等式的人,从幼儿启蒙开始,就要首先学会人的相应的另一个价值公式:

人的价值-物生价值=人生价值

并懂得“物生价值”只是动物的低层次需要,“人生价值”才是高层次的需要,人的最终目的是为创造人生价值最大值;并懂得人生只有抑制本能、光大本质,科学抑制物生价值,才能最终张扬和辉煌人生价值。

第三章  “人生价值果”的称量

我国先哲两笔造“人”,一笔长一笔短,一笔轻一笔重,“人”字的创意才灵性起来。我想,这重的短的可能就是希望“物生”的基础要稳、要牢靠;这长的、飘逸欲仙的就是期待“人生”的辉煌美好。当然,写好“人”,把握这“人”的两笔的长短和轻重,把握其中质和量的度,就是绝招了。这里,我们通过品味人的“物生果”和“人生果”,比较优劣,分出轻重,最终按价值公式计量人生终极奋斗目标的“人生价值果”的份量,并把握量变和质变,张扬“美好人生”。

第1节  “物生果”与“人生果”

在“人”的大树上结着两种果子,一种是本树所生的“物生果”,另一种是本树同“社会树”嫁接和杂交结出的“人生果”。

“物生果”的优点:一是因为人的吃、住、玩乐,以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一般不学自会,本能可得,果实较易于“培育”;二是个人财物,近水楼台,个人随心所欲;三是可为“人生果”的嫁接或杂交培育提供“母树”保证。“物生果”的缺点:一是个人财产空间总是有限的,就是美国已创立300年的私立哈佛大学,可能早创造了比诺贝尔200万英镑多得多的私有财富了,但信守“有钱不能使人幸福,幸福的源泉只有一个——使别人得到幸福”的诺贝尔人,活了63年,他一个人比300年的哈佛大学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小不了多少,这就因为私有财产的空间所限,最终还是“树小果少”;二是改良受到限制,年久果味愈杂;三是难得有社会浓郁文化氛围的各种营养素的滋养,果食营养差;四是一人独享,难得众口生香;五是果实易腐、生虫,难以贮藏。

“人生果”的优点:一是生长时空无限,树大果丰;二是公益之果,享用自由;三是不断经过改良斗争,味道越来越甘甜鲜美;四是维生素多,营养丰富;五是大家共享,众口生香;六是果实抗腐防病,可永远珍藏,哪怕就是助残一元钱,也让双方回味无穷;六是还可反哺“母树”更多养份。但“人生果”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要经过不断改良品种的斗争,培育不易。

“人生果”、“物生果”关系明示和性能比较表:









显而易见,人的两种果两种价值的比较,物生价值唯一只有本能培育的优越,而人生价值却唯一仅有培育上的不易;从相互关系看二者互为前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两种价值又不是并列的,人生价值是根本价值,那些大写的“人”是由人生价值决定的。

因为人生价值是人的社会属性创造的,物生价值是个人自然属性创造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高于个人,社会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个人的发展水平。

第一,人生价值是人的终极目标,物生价值的存在是因人生价值才表现出来。物生价值只有在有利于人生价值创造,促进社会的和谐繁荣发展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在价值实现的时间上物生价值第一,人生价值第二,但在价值的重要上人生价值是第一位的,物生价值是第二位。

第二,物生价值要以有益于人生价值创造为前提。如果物生价值危害社会利益,就会丢失人生价值,这样的物生价值越大,人的负价值就越大,就必然受到社会制裁,丧失应有的人生价值也就越多。

社会主义社会既重视人生价值,也要适当重视物生价值,绝不能只强调人生价值,而忽视物生价值,一定要保证物生价值合理适度持续发展。

第一,人生价值是物生价值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这就决定了人生价值是根本价值。共同富裕必然包括着每一个成员都达到富裕,共同富裕必须落到每个成员。所以,人生价值中又包含着物生价值。在这里,人生价值与物生价值又都是目标,或者说互为目的和手段,否定了个人的物生价值也就否定了人生价值。

第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是自主经营、平等竞争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活力和效率增强,其动力就在于物生价值的激励作用。只讲人生价值,不讲物生价值,社会导致吃“大锅饭”,使企业丧失活力,人生价值也同样丧失了创造力。

第三,要为社会做出贡献,创造人生价值,人们必须具有充沛的精力,良好的体魄和品德,熟练的技术,丰富的知识。这就必须享受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受到良好教育,使自己德、智、体、美健康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物生价值作基础,德国哲学家康德也说:一个人求得自己的幸福之所以是必要的,是应当的,是因为只有达到了这一点,他才可以安心地为别人。失去了物生价值保障个人生存、生活的基础就难以并不可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人也难得实现人生价值,只能停留在几百万年前的创造物生价值的原生状态。所以,一定的合理适度的物生价值要持续得到社会保证,这是社会的基础工程。

然而,二者也不可并列无轻重之分,并列容易混淆,必将造成良莠不分、善恶不分和物欲失度的严重后果。

第2节  物生价值的有限性和人生价值的无限性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首先又表现在人的物生价值欲的无止境上。社会尊重个人的生存和享受权力,社会要尊重正如康德所说的个人幸福,但个人的幸福欲一时也难以满足的,如果个人完全无止境地忽视社会,那就只能又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他“要么是只兽,要么是个神”。

恩格斯指出:“一些人的幸福和发展是通过另一些人的痛苦和受压抑而实现的。”

前苏联哲学家捷·奥伊则尔曼说:“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善同恶是携手前进的,进步本身是幸福和灾难的结合,也就是说,是一个矛盾的现象。”

人类发展是劳动创造的,劳动被称之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我们再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劳动”的论述:马克思指出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并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精神受到摧残。”“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规律,工人在他们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在: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得越多,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作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钝,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恩格斯也指出:“当然,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并不是生活一点也得不到改善。但无论生活条件改善得怎么好,不过是给奴隶较好的报酬,并且既不会使劳动者,也不会使劳动赢得人的身份和价值。”当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劳动的剖析的时代背景是阶级对抗性的社会背景,助词和立场难免有阶级的色彩。但劳动本身没有阶级性,它贯穿人类发展的始终,国民经济规律、劳动价值规律是任何时候都无法改变的,即使有改变也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劳动被物欲所驱使,也被精神所驱使,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才完全成为人的享受。

因此,当人的个人物欲发展到一定的时候,社会应对人的物生价值和人生价值发挥出调节功能。一是因为人的物生价值过度直接危害社会,物欲贪婪难止,价值交换失衡,人心难稳,社会不安定;二是人的精力和生命都是有限的,物生价值越大,人生价值会相对减小,务必影响人的最大人生价值的实现;三是个人的生命有限,人的生命结束,物生价值也基本随之结束;四是“物生果的贮藏性差”,物生价值的影响面窄,仅仅只有自己的家人和亲人受益,价值生命力短暂。这也充分说明物生价值的有限性。实现人生价值是人的终极目标,虽然在人的生命的创造过程中也是有限的,但人生价值融入社会,影响无限,生命力无限,并在某种程度上和特殊环境里它的价值增值会随时间增长而增长,可以实现创造人生价值的永恒。因此,人生价值是无限的。

社会和个人又怎样科学调节人的物生价值和人生价值呢?第一、对有限性的物生价值不断作出人的生存、生活标准限制:一是根据社会发展阶段在时间上科学把握;二是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人平生活水平上科学把握;三是根据人的生活环境、地区差别科学把握;四是根据人的工作环境、行业岗位优劣科学把握;五是根据个人家庭环境科学把握。第二、对无限的人生价值创造作具体的最大限度的宣传张扬:一是尽可能地科学量化人生价值;二是媒体宣传直到社区宣传经常化、制度化;三是对人生价值的宣传具体到人和家庭以及单位、行业,各行各业、上上下下开展竞赛活动;四是通过宣传教育和个人所得税等文明的手段,促使物生价值过度部分转移为人生价值;五是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人生价值创造,以奖反哺物生价值,激励人的积极性,确保人生价值创造力长盛不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文化长征网-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 ( 湘ICP备05019033号

GMT+8, 2024-11-23 11:56 , Processed in 0.0359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