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为“农家五代替红军守墓”的百姓立碑 4月4日中午,湖南汝城泉水镇迎来特大暴雨,镇党委书记何为珍兴奋不已且心领神会地说:“这是泉水半年未遇的一场甘霖,是你们研究院立长征精神碑给我们带来的。这是场喜雨,是在为干旱和清明防火降福!” 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参加立碑揭牌人员下午1点出汝城高速井坡出口进入泉水镇边界,暴雨停了,云开日出。研究院和县镇村各级代表从立碑揭牌仪式到会同钟氏几代人步行几公里红军长征原始山道旁为无名红军首长扫墓,天公作羙,晚霞伴钟家男妇老少40多个人,第五代最小的只有6个月也由父母从广东抱到红军墓地来了,他们一家老少跪在墓前进香、焚钱纸、敬酒,虔诚竭拜。 这是泉水镇正水村钟越祥、李慈娣夫妇的后代第80个清明节在给无名红军首长扫墓。هںژ 1934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在湖南汝城、广东仁化城口突破国民党军第二道封锁线,红三军团受伤的几十名官兵随大部队西进,来到泉水镇正水村梁君洞时,有三人再也走不动了,其中一位红军首长流尽最后一滴血被两位伤员战士就地掩埋在水头坳的山路旁。去延寿赶集返回路过这里的钟越祥、李慈娣夫妇得知此情,劝两位伤员不要悲伤,并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把他们领回家中疗养。疗伤期间,李慈娣上山帮红军采药敷伤、做饭,红军伤员教钟越祥识字、算数、打算盘。伤好之后,红军战士把首长牺牲前留下的这把算盘还有两颗手擂都送给了房东,又去追赶队伍了。钟氏夫妇为保护这座路边的红军墓不被清乡团破坏,他们认了这座无名坟为父亲的坟墓。钟越祥夫妇还把红军故事传给了儿子,儿子又传孙子,代代相传,至今已留下“农家祖孙五代为无名红军守墓”的动人佳话。这人间佳话还将世代续传…… 红军送钟家的算盘,他们已4代人相传用过。红军和长辈的精神直接慈润着一代代钟家人,目前钟家5代成年人个个都有作为,一家出人才占全村的一半。 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从红军长征出发日开始已唤起民间力量在长征路上陆续树立了红军长征精神故事碑,这座碑是由其副院长、安仁县全国劳模李绿森捐助的,这是目前已经立下的第43座碑,他们的目标是要为纪念长征80周年立80座碑。 捐碑的李绿森劳模已77岁高龄,他参加揭牌并跋涉扫墓,面对钟氏几代人和红军墓他多次动感流泪。研究院院长罗范懿这位新长征战士,学习红军也给钟氏后代留下了两样纪念品:一份上面盖满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邮戳和公章的关于呼吁为长征路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报告,一本是他第一次徒步重走长征路写作出版的《信仰是怎样铸成的》长篇报告文学著作。 这座碑是研究院和当地镇党委和县史志等相关单位积极配合,为纪念长征路上的老百姓立下的第一座长征精神碑。罗范懿总结这座碑有三大意义:她是见证军民共铸长征精神的一座丰碑,也是见证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一座丰碑,更是见证“人民是历史创造的动力和源泉”的一座丰碑。〔文化长征网记者〕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文化长征网-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 ( 湘ICP备05019033号 )
GMT+8, 2024-12-4 05:49 , Processed in 0.0359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