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史诗后的“感叹号” ——读罗范懿长诗《文化长征》有感
原创:风云 新时代的东方腾飞一条巨龙, 五百个故事走近九位领袖的伟岸心房, 构筑新一代人的心灵殿堂。 伟人们精心绣制镰刀锤子的红旗,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点燃了民族的希望, 荟萃了宇宙的能量, 他们从历史的长河走来, 行走在史无前例的漫漫长征路上, 他们用红色编织屹立不倒的信仰, 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神州大地东风浩荡…… 正是重舞巨龙这一首史诗般的《文化长征》, 用钢铁洪流激情澎湃, 撰写了神奇的中国特色, 囊括了文明古国人民的信仰,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力量。 读一遍《文化长征》, 仿佛走进了雪域冰原, 涉足于茫茫草地, 攀爬险峻的高山, 险象环生的长征路上, 还有三个锈迹斑斑铁拐杖…… 个中滋味难以想象? 史诗般的《文化长征》, 未成年人的教育提纲, 正是你一片赤诚之心, 矢志不渝地对信念的执着, 用纤纤瘦笔写下了不凡奇文, 总是那么的那么的荡气回肠。 当你手捧那面已珍藏在中国军博的“文化长征”红旗, 贴在脸上、吻在嘴上…… 把那两次重走二万五千里, 浓缩在《文化长征》的文字激扬, 20年的倥偬岁月 掩饰不住春色满园桃李芬芳。 两万五千里的三根铁拐杖, 一路兼程冒着雪雨风霜, 追逐遵义会议的足迹, 这就是一条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路, 每不到一百米一位红军战士之殇。 你用泪水与汗水, 用热血丹心汇聚成诗行。 撰写跨越式的中国力量, 描绘成无法复制的绝世华章。 旷古烁今的漫漫长征路, 多少次你感动的热泪盈眶! 埃德加.斯诺石破天惊预言, 至今余音绕梁, 你把长征的年年岁岁, 铭刻在心灵深处, 一直为之动容为之珍藏, 用甲骨文般宝贵诗典, 点点滴滴没齿难忘史迹留彰。 诗史般的乐章永无休止号, 把红军长征与文化长征, 把《国防歌》与《文化长征之歌》和成一曲千古绝唱! 久久地久久地激情四射, 那么悠扬婉转耳熟能详。 你把长征比做奥妙无穷, 亦如周易的八卦阴阳, 融入了文明古国的博大精深, 也认证了共产主义的血气方刚, 囊括了孙子兵法的智慧, 逆袭了破釜沉舟的战略大纲, 开辟了史无前例的军事奇迹, 刷新了以少胜多的战绩辉煌。 民族需要英雄英雄创造时代, 也需要感动激发人性的优良。 曾几何时面对狐疑与质问, 置之度外挺起胸膛, 前进的步伐势不可挡。 20年的风雨续90年的硝烟, 纠结、封锁、迂回、跌倒、奋起、坦荡…… 五味杂陈,不堪回首, 唯有义无反顾乘风破浪。 文化长征志愿者阵营日益壮大, 国家已建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长征路上处处都有研学基地, 文化长征顺势而为茁壮成长。 这是骄傲的万里长征, 这是民族之魂国之脊梁。 志愿者人数已越聚越多, 吸引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志愿者和海外侨胞及外国友人, 汇聚成为民族崛起的阵容, 强大的能量与磁场。 吸引中华儿女团结进取, 以文化长征为中流砥柱, 对民族复兴美好的向往。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文化长征, 名称让我们雅俗共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长征文化光前裕后史册留芳, 90年的光环90年的梦, 90年前惊雷一声响,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用创新点燃改革引擎”, “新长征、再出发”! 20年的续航 为长征注入灵魂的新鲜血液, 热血沸腾周而复始地流淌。 为泱泱大国展示新面目, 为青少年引导奋斗的方向。 三个铁拐杖的故事, 两次长征路上忘我拼博。 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多少次惊心动魄怎能忘? 赞一个炎黄子孙湖湘男儿, 为了信仰身体力行有担当。 想当年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 雪域冰原阻挡不了前进步伐, 三根拐杖誓要把万里征途量, 一步一个脚印, 走出一个江山美如画, 走出了一个乾坤郎又朗。 一路上心如磐石栉风沐雨, 红旗在长征路上迎风飘扬。 一幕幕涌上心头, 一篇篇锦绣华章。 我骄傲我自豪我自信, 我发展我复兴我担当。 天下和谐世界大同, 我们的初心永不忘。 文化长征如同高贵灵魂, 洗涤心灵抚平人生的创伤, 诠释了繁华似锦中国特色, 赓续了革命传统无限荣光。 一首“文化长征长篇叙事诗”, 足可为长征史诗划上了又一个“感叹号”! (风云郑爱国,作家、诗人,耒阳市作协、杂文学会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