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研究结硕果 回顾梳理历程再出发 -----全国第七届(2022)长征精神研究征文评奖活动述 王胜国
全国第七届(2022)长征精神研究征文评奖活动已于近日落幕。至此,为期一年的征文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此次征文总计征集论文、诗歌、散文等作品51件,文字多达30余万字。与过去6届征文活动相比,笔者认为此次活动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一、参与征文的作者身份较为广泛,既有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老领导,教学经验丰富的大中学教师,又有风华正茂的在校学生;既有开国将军的后代,又有初涉文坛的新秀,颇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之意;二、参加征文所采用的体裁较为广泛,既有学术论文,也有抒情散文;既有回忆性文章,又有纪实性文字;三、各类征文的表述方式风格各异、特色纷呈、各有千秋,既有洋洋洒洒多达2万多字的长篇大论,又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的隽永小文;既有以理性见长、逻辑性强的学术力作,又有文字洗练、点评精到、语句内敛的评论杂谈,堪称“精品荟萃、佳作汇集。”各位方家均从各自的视角,对长征精神及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解读、阐释、评论与解析。笔者认为,就多年前最早发起长征精神研究征文活动的初心而言,论述长征精神的学术论文应当是诸多表述体裁中的主体和圭臬。所以,下面仅对几篇与长征精神直接有关和近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社会问题的论文做一简单介绍与点评。不当之处,敬请热爱长征并一直关注长征精神研究并立志弘扬长征精神的同仁们批评指正。 曹国选的《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认为:“在遵义会议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共产国际代言人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进行了殊死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遵义会议集中表现出了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既传承了中外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又创造出了一份崭新的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复兴,为炎黄子孙乃至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他还认为:遵义会议期间,党领导红军创造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杰作,孕育出一份光彩夺目的红色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宝库中崭新的光辉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遵义会议及其精神,就没有红色历史文化遗产。细研遵义会议精神,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独立自主精神;二是实事求是精神;三是开拓创新精神。 共同富裕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界始终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程恩富研究员在《当前共同富裕讨论中须明确的若干主要观点》一文提出了自己对“共同富裕”的认识。他认为:“一、扎实促进共同富裕是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方针,二、应判明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的前置性条件,一是对“先富带后富”这一宏观政策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的判断问题,或说如何理解“先富带后富”这一政策问题。二是明确在新发展阶段这个历史方位上,党和政府促进共同富裕进程的决心和意志。四是明确在目前就业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劳动者数量已占绝对多数的情况下,能否不断出现人们翘首以待的共同富裕进程的可视性前进呢?如果说上面几个“明确”都有清晰答案的话,那么这个“明确”好似要留待未来10年乃至30年的事实来回答了。三、所有制依然是讨论共同富裕的首要问题。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与促进共富共享。五、试行国企利润全民分红和民企职工持股制度。实施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全民分红,其可行性是显而易见的,也是非常出彩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举措。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国企分红是在兑现中国共产党对全民共同富裕庄严承诺进程中迈出的靓丽一步,同时更能够表明,国有企业是名副其实的全民所有企业,它在市场属性和治理规则方面与其他市场主体是相同的,进而能够破解西方对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等方面的话语规制,从而占据国际经济交往规则的法理制高点。西方不少资本主义国家都在非公企业中积极倡导职工持股,实行“劳资两利”的利润分享制度,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新发展阶段这个走向强起来的历史起点上,更应该大力推行这一凸显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五种分配方式。一是运用好起决定作用的“劳主资辅”分配方式。二是运用好起辅助作用的“国家法策”分配方式。三是运用好起调节作用的“物价变动”分配方式。四是运用好起胀缩作用的“资本市场”分配方式。证券、债券等资本市场的价格变动,会引起参与者财富和收入的膨胀或收缩变动。五是运用好起微补作用的“捐赠穷弱”分配方式。 程刚等人的《以长征精神传承为基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信仰教育研究》认为,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开展长征精神教育,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三、有利于加强对大学生精神文明的建设;四、长征精神契合了大学生信仰教育。具体的路径与措施是:一、通过思政课教学,培育长征精神;二、借助校园活动载体,宣传及内化长征精神;三、坚持理论服务实际,实现路径推陈出新;四、创建良好的环境,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何成学的《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问题考析》一文,对多年来人们常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具体“雪山”“草地”的概念、时间、地点、原因、方向路线、过了哪些主要的雪山草地、经历了哪有困难以及爬雪山过草地的时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考证,澄清和纠正了人们过去的一些模糊认识,对进一步研究长征、弘扬长征精神具有重要的史实支撑意义。他在文章中指出: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并不是一些人所说的都是从四川爬雪山过草地,也不是冬季爬雪山;红军长征选择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行军,既是敌强我弱的客观因素所决定,又是毛泽东的游击战术与同《孙子兵法》的智慧结晶;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行程并不是单线征途,更有着多条具体的行军路线;红军长征中所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并不人们通常所说的夹金山,这只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所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爬雪山过草地是党和人民军队所面临恶劣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是伟大长征艰苦卓绝战斗历程中的重要一页,具有深厚的时代价值,人们应当永远牢记。 应该说,此次征文不论是在思想主题上,还是在具体内容上,最切合的,还是哈尔滨铁路党校的李维佳老师题为《弘扬长征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一文。李老师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对“长征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具体解读,认为“长征精神”应该包括:(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二)不怕牺牲的革命气概;(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四)严守纪律的团结精神;(五)一切为民的崇高理念。该文还认为“弘扬长征精神”具有如下的时代意义:(一)有助于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有助于加快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三)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文还指出了“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路径:”(一)突出党员干部这个教育重点;1,夯实长征精神教育的理论基石;2,始终教育党员干部不忘初心;3,集中学习教育凸显长征精神。(二)持续开展长征精神英雄事迹宣传报道:1,有名英雄与无名英雄宣传相结合;2,集中宣传与常态宣传相统一;3,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想聚力。(三)广泛开展践行长征精神实践活动:1,在重走长征路中感悟长征精神;2,将长征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爱活动;3,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参与长征精神相关的实践活动。 于海莹的《长征精神与时代精神》一文,不仅对长征精神进行了自己的解读和诠释,而且论述长征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该文指出:长征精神孕育产生于红军艰难的征之中,它涵盖了百折不挠、无私奉献、实事求是、顾全大局、团结统一等优秀品质。在当代中国,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建设先进的党、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实现中国梦都有巨大推动作用。(一)、百折不挠,刚强执着的英雄主义精神;(二)心系民族,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三)团结互助、乐观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四)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的现实主义精神;(五)顾全大局、维护统一的全局主义精神。两者的关系是:(一)长征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支撑;(二)长征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力后盾;(三)长征精神具有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四)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 卓尚栋的《<喋血湘江>为什么震撼人心?》是一篇文学评论,该文认为:广西作家伍禄香的《喋血湘江》的长篇历史小说,比较客观完整地反映了红军长征过桂北时那场悲壮惨烈的湘江战役。作者充分发挥了广西本土作家的优势,通过广泛的采访、充分的阅读和调查,以及艰苦的实地走访,掌握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在驾驭湘江战役写作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他认为《喋血湘江》震撼人心的原因主要三个:一、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客观反映湘江战役的悲壮一幕;二、细腻拙朴的文笔有力表现了历史的真实;三、沉重的历史责任感是作者写好这部作品的强大内驱力。 限于述评的要求、篇幅以及笔者的水平,本文只能对自认为较为接近征文活动“初心”的论文加以具体的介绍、解读和点评。如有罅漏与瑕疵,敬请各位方家海涵! 2022年6月28日完成于冀石家庄市华信学院 作者系河北政法学院学报主编、教授,《中国长征精神研究》编委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文化长征网-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 ( 湘ICP备05019033号 )
GMT+8, 2024-11-23 12:32 , Processed in 0.03599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