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征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文化长征网 首页 长征热题 查看内容

赵太国:红飘带上的“文化长征”

2020-6-21 17:4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88| 评论: 0

摘要: 红飘带上的“文化长征”赵太国一次持续的行动与成功,往往来自坚定而崇高的信仰。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炎黄儿女在新长征的道路上,历经了突破敌对势力千百次的“围追堵截”,走过了新的“雪山草地”,创造出了为 ...

红飘带上的“文化长征”


赵太国


一次持续的行动与成功,往往来自坚定而崇高的信仰。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炎黄儿女在新长征的道路上,历经了突破敌对势力千百次的“围追堵截”,走过了新的“雪山草地”,创造出了为中国梦“铸魂育人”的惊人功勋,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时刻,再自豪地回望由湖南各级批准支持的安仁县三位铁血汉子罗范懿、李绿森、陈赞文,于201410月带头发起的三人文化长征队,发展壮大为一支满满正能量浩浩荡荡的志愿者英雄队伍时,我们该是何等的自豪、欢喜、欣慰与激动!他们16年前就在一面红军旗帜上写着“携手新一代、唤起先驱魂、科学求发展、中华再复兴”20个大字的文化长征红旗,在习总书记新长征的伟大号召指引下又该续写上多少最新最美的文字呢?16年来,三个人的文化长征队伍,已经发展成了上千人的志愿者队伍,其延续时间之长,遇到问题之难;队伍人数之多,影响范围之广;创造壮举之奇,贡献成果之大,是难能可贵、堪佩堪赞的。广义上的长征文化,是长征精神的总和。始于86年前的长征,是共产党和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救国救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奋勇前进的伟大长征。16年来,这支队伍所进行的文化长征,说到底,就是一次为民族复兴大业铸魂育人的新长征。回顾和探析红飘带上的“文化长征”,其意义是极其重要的,也具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归纳起来,其“三不怕、三坚持”的实践经验与精神内涵,十分值得我们重视、借鉴和效法。

扛旗探路:不怕长期坚持难,坚持向初心信仰要使命担当

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一刻也离不开长征精神旗帜的指引。16年来,以罗范懿、李绿森、陈赞文、卢成锡、李完彬、朱步成、张家祥等人为先行代表的文化长征队,扛起的就是弘扬长征精神的大旗。

文化长征,并非单指文化,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精神与物质、实践与成果的辨证统一。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是“文治与教化”的意思。文化的重点在于“化”,文化对人的精神面貌的升华,才是文化实践价值的重中之重。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用共同的地域、语言、历史、文明、信仰、担当和梦想铸造出来的。长征精神,正是新时代中国文化的一座最奇伟的高峰。文化长征,也是我们新时代长征人,扛旗帜、铭初心、铸国魂、育新人、谋复兴的光荣而重大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文化长征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诤诤教诲,坚持进行“今天的奋斗”,不忘初心,不负使命;“开辟明天的道路”,不辞千辛,不畏万难,谱写出了一曲新时代文化长征的赞歌。

这支文化长征队伍之所以能走出今天这样一种可喜可贺的局面,全靠初心、信仰、意志与担当精神的支撑。他们至少经历和克服了“五个方面”的难关:

(一)、下定决心难。文化长征队,重走长征路,始于2004年金秋10月。路遥两万五千里,纵横九州十省。三名发起人平均年龄55岁,年龄最小的46岁,年长者67岁,皆为体质较差的文化人,他们颇有一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壮心豪情。他们心里很清楚,徏步文化长征,山水纵横于远方,野径盘曲于荒岭;雪山挡道,草地陷人,顺逆莫测,吉凶难料。意志稍不坚定,就会动摇决心。他们内心颇有一种人心欲远行而徘徊,将走长征而踯躅的犹豫感。面对各种危险和困难,他们最终做出了进行文化长征的决定。(二)、说服家人难。进行文化长征,最难的就是说服家人这道关。有的上有80多岁的老兵父亲需要作生活起居照顾,下有瘫痪在床的女儿;有的妻子有病,又无工作和收入,难以独自扛起一个家;有的儿子正处于找工作的关键阶段,作为父亲很难说服妻子,不顾儿子的前途就远离家门;有的已近古稀之年,妻子儿女非常担心家里的顶梁柱在长征路上撑不住、吃不消,不放心;有的大学毕业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为纪念长征说服父母和女朋友,放弃工作重走长征路;有的明知妻子不会同意,带上外出包工程的钱走完了长征路再说;有的夫妇意见难统一,为17岁正准备入军校的孩子上好长征入学课夫妇携全家重走长征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作出了小家服从大家、个人利益服从伟大理想的抉择。(三)、付出代价难。进行文化长征,有工作的要为请假牺牲个人发展利益,有事业的要放弃事业专注于纯属初心、逐梦和担当的人生追求。没有放弃个人、家庭、事业和经济利益的淡泊情怀,是不能在文化长征的万水千山之中,一步步走地抵达目标的。(四)、长期坚持难。坚持几天几月几年可能会容易些,文化长征队伍却是至今坚守了16年从不间断,之所以他们能坚持16年不垮不散,是因为他们初心未改、信仰未灭、精神未垮、红旗未倒。他们的文化长征,是铸魂树人的文化长征,是立碑立心的文化长征,是为中华谋复兴的文化长征。因此,他们谁也没有知难而退,谁也没有半途而废,谁也没有心生悔意,决心是:文化长征永远在路上。(五)、完成任务难。这支文化长征队伍,并非由“正规军”组成,他们大多是新时代新长征的接力人、长征历史文化的追寻者、普通的文化人、基层公务员、小企业员工、大中小学师生、军人、农民、城镇居民、企事业退休人员。他们论官不显,论位不高;论家不富,论钱不多;论才不大,论力不强,进行文化长征,却动机正、心态纯、人心齐、肯奉献,能战斗。他们在各种困难挑战面前,岀色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却又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文化长征任务。

用红军长征精神进行文化长征,这是文化长征队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这支新时代的文化长征队伍非常清楚,我们中华民族正在进行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如今的中国,面对西方敌对势力无比疯狂的“围追堵截”,比已往任何时侯都更加需要长征精神的武装。我们新一代长征人,还有更多的“五岭”需要翻过,更多的“娄山关”需要攻克;更多的“大渡河”需要强渡,更多的“泸定桥”需要飞夺;更多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更多的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的畏惧、一丝的后退、一次机遇的错失,都会造成无法挽回和承受的后果。

三人文化长征队,在25000里长征路上,越五岭,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风雨兼程,历时182天,穿越10个省,跨越89个县市,在沿途42个中小学作马列主义人生观、国防教育、长征精神讲座70余场,听课学生达13余万人次,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和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先后受到中宣部和湖南省委宣传部下专文表扬。16年来,罗范懿率领的文化长征团队,走访慰问老红军、贫困户上万户(人);走访调研了长征沿途苗、彝、瑶、土家、壮、藏族等几乎全国全部少数民族,慰问困难户和烈属及清洁工家庭子女上千户(人);启动沿途大、中、小学生10000余人参与“伟大导师人生宣传全国万里长征万篇作文竟赛”活动;沿途制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万人万言旗”7面和长征路万人申遗签名旗1面,活动收到我国少数民族和美、日、马来西亚等中外文及台湾同胞的签名留言,相关旗帜及作品被中国国博、军博收藏。

开源节流:不怕资金筹措难,坚持向涓涓细流要经费保障

文化长征的任务是光荣而漫长的,经费保障也是微薄的。这支文化长征队伍,不仅要经受爬涉万水千山意志品质的考验、承受远离家庭亲人心生愧疚的考验,还要面临自筹活动经费、解决无米之炊的考验。他们作为社会组织的成员,没有专项经费来源,文化长征的每一笔或多或少的经费都需要用自筹的方式来解决。在这方面,他们在资金紧张时,没有因囊中羞涩而灰心丧气,也没有因费用短缺而收兵回营,而是采取开源节流的“四个途径汇涓滴以成小溪,集土石以成小丘;

途经之一:自觉节省每一笔费用。文化长征刚组队时,由于经费紧张,他们自带刻石工具,沿途选择重要景点,义务刻写宣传长征精神的标语。他们为沿途中、小学生讲长征故事,上宣传马列主义人生观辅导课,为节省打印费,讲稿都是用笔写,他们说“进行文化长征,不会筹钱办不成事,不会省钱也办不成事。能省一分算一分,不花钱也办事。”他们还规定,进行文化长征,每人每天食宿及生活费用不得超过40元。他们不住高档酒店,而住偏街小巷小旅馆大铺,经常住农家小院,甚至夜宿深山野岭。他们不买矿泉水而饮农家井水和路边池塘水,不吃美味佳肴而吃豆腐青菜,过着比农民工还要节省的生活,虽然生活艰辛清苦,但他们却精神抖擞,内心充实,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

途径之二:领导骨干带头捐款。文化长征队,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决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树立80座长征精神石碑,备料、制碑、选址、运碑、立碑,所需的钱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文化长征队的负责人、主要领导及骨干成员,带头捐了第一笔款,有的家庭困难,老人孩子都有重病,经济非常拮据,便悄悄向自已的妹妹借上10000元钱捐款;有的家里的银行存折里虽然钱不多,一听说要捐款,二话不说,就把卡里的钱捐了出来;有的人已退休,就将银行卡里的2000元退休金取出来交集资款,有的自已捐款后,还说服自己所在的企业捐款。领导和骨干慷慨解囊的模范作用,带动了文化长征队员为长征精神碑捐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家纷纷捐款,为首批8座长征精神碑的制作和落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带动了文化长征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碑的积极性。湖南安仁县退休干部张家祥,70多岁了,他不仅申请加入了文化长征志愿者研究队伍,第一个为“石碑长征”活动捐款10000元,并强烈要求参加重走长征沿路立碑活动,他还出面做集资宣传工作,争取到安仁县轻化行业、安仁县旅游外事局捐碑款4000元。

途径之三:借助媒体多方筹。文化长征队,在长达三年多的“石碑长征”中,因央视和地方报台的宣传,人民网、新华网、中红网,中国华侨传煤网、文化长征网等网上媒体宣传或进行全程采访报道,或进行转文评论宣传,扩大了这次立碑活动的影响力,有力地推动了捐款活动顺利进行。20141013日,在文化长征队立碑活动出发的当天,就接到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圆嘴山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廷臣同志打来的电话,说是他们在网上看到了立长征精神碑的启事,他们研究会决定捐款立碑,湘水陇月,千里相映,给文化长征队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2014113日,“半床红军被”红军长征精神石碑揭牌仪式,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隆重举行,这座石碑上镌刻着捐碑人广东财大女大学生赖雪丹、高少微的名字。这两位大学生在网上见到捐碑启事后,就商量好一起为三名女红军这座“半床红军被”石碑认捐。当时,她们大学毕业刚拿到第一个月的两千多元实习工资,还没顾上用这笔钱孝敬父母,就慷慨地捐出了2000元钱。高少微,刚做手术不久,身子很虚弱,她宁愿用最低消费过日子,也不愿错过这次捐碑的机会。如此这每一笔钱,并不是一张张没有生命的纸币,而是两颗有热血、有温度、有担当、有灵魂的丹心

由原计划立8座很快发展为立80座。给80座长征精神碑捐资的还有海外侨胞、工人、农民、老兵、军人、教师、学生、企业家、个体户、退休人员、老红军后代、教授、记者等各行各业的人,正是他们伸出的一双双温暖的手,托起了屹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80座闪闪发光的长征精神石碑。

铸魂树人:不怕拓展路径难,坚持向凝心聚力要创新成果

山无高度和险处,就会失去攀登的价值;事无难度和困境,就会失去奋斗的意义。这支文化长征队,面对百重困境和千钧压力,个个都是硬骨头,人人都是“过河卒子。”他们中的许多人,虽并不年轻,但壮心不已;虽囊中羞涩,却精神富有;虽常受委曲,却无怨无愧;虽屡遭挫折,却愈挫愈勇;虽遍尝苦辛,却并未退怯;虽人困马乏,却斗志昂扬;虽位卑言轻,却勇于担当;虽并无大才,却勇于创新。16个春秋,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文化长征,终于积蛙步而行万里,积小胜胜而成大胜;积付出而成收获,积创新而成硕累。

这支文化长征队,已由最初的三人,发展壮大成了1000余人的队伍。已在全国(主要是长征沿线)建立了18个文化长征研学基地。还发展了部分海外华侨宣传长征文化志愿者,并设立了英国长征文化宣传基地。

这支文化长征队,在万里长征路上及全国大中院校、机关、企业、广场、车站,宣讲长征、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人的价值学讲座1万余场,“文化长征高校长征”活动还在多所大学思政课开设了“文化长征班”,团队有文东柏等一年讲长征故事500余场,全体志愿者讲课听课、观众达千余万人(次),充分发挥了文化长征宣传队的作用。

同时,他们还在万里长征路上,刷写宣传标语千余幅,摩崖石刻永久性标语70幅。

这支文化长征团队,从2016年开始至今,召集全国上百名知名长征专家和大专院校教授讲座和研学写作,有数百名文化长征队员,在各长征路上现场调研考察、重点研究长征精神与民族魂、新长征与中国梦、携手新一代与走好新长征等重大课题,五年来出版《中国长征精神研究》学术文集5辑,共刋发文化长征学术文章112篇,其它体载文章89篇,计100余万字,在全国长征研究的领域里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支文化长征队长期研究写作伟人故事传,13部伟人传的《马克思》被腾讯文学选入“全民阅读30本书”,马恩列系列选入联合国中文读书会新书种,创作的重走长征路长篇报告文学《信仰是怎样铸成的》、散文《翻越大雪山》《老山界上的生日》分别获全国报告文学特等奖、全国报纸副刋一等奖和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哲学专著《人的价值学》选入大专院校选修教材;罗范懿的七万字《文化长征日记》在北大等高校引起网上追踪良好反响,创世界第一部手机短信实时日记“世界纪录”;李禄森重走长征路所写的20多个文化长征故事,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卢成锡创作的61篇《石碑长征日记》,在中国华侨传媒网连载,并被10多家媒体转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朱步成所写的57篇《重走长征路日记》,在多家网络媒体转载后,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16年来,海内外上百家媒体转载了文化长征团队相关稿件上万篇达千万文字。文化长征队伍,总共创作各类红色题材作品两千余万字,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报告文学》及各类文摘等报刋发表和转载。

2004年至2020,文化长征团队的青少年文化长征志愿者周美玲同学,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殊荣。中宣部、教育都、国防部等多部委表彰的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湖南文化长征队获第五届中国时代十大卓越团队称号,团队还汇聚和不断涌现全国劳模、抗战英雄、十大孝子、最美军嫂、最美家庭等殊荣的突出贡献人物,多次上央视新闻联播,弘扬长征精神影响之大,必将载入新时代、新长征辉煌史册。

真正光明的道路会越走越宽。文化长征永远在路上。它如同山岳屹立不倒,恰似江河奔流不息。文化长征队,干成了看似容易却又艰难的事情,完成了看似平凡却又重大的任务;创造出了看似不起眼却又了不起的功绩,做出了看似普通却又惊人的贡献。他们在地球的红飘带上,挥舞着“文化长征”的大旗,呼应着新长征突围逐梦的大趋势,在满天朝晖与进军号角的召唤下,初心的跳动声正在与民族复兴的脚步声产生强烈共鸣。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文化长征队“携手新一代”的“铸魂育人”工程,正在深入持久地进行;长征路及长征精神申遗工作,正在持续不断地向前延伸;“红飘带上的研究长征”,正在年复一年地开花结果;“百名老红军百篇长征故事党庆百周年”的“三百”活动,又于今年6月中旬拉开了序幕,文化长征队伍的战阵千骑,正以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奔驰在为民族育栋梁、为中华谋复兴的新长征路上!

(赵太国:父母均为长征老红军,本人系军旅作家、诗人,曾独自全程重走长征路,宝鸡市毛泽东诗词书法研究会会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文化长征网-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 ( 湘ICP备05019033号

GMT+8, 2024-11-23 15:49 , Processed in 0.0349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