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征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文化长征网 首页 长征热题 查看内容

罗范懿:故乡的共和石

2020-4-5 08:4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38| 评论: 0

摘要: 故乡的共和石罗范懿我的故乡是在湘南红石丘陵的褶皱里,那里出门是山,是红土地的炼石,是蛟龙脱下的脊椎,就在那炼石和脊椎骨架里有座“共和石”。要上共和石的顶端得爬整整一百级红石磴,上面可晒几百担谷子。是石 ...


故乡的共和石

罗范懿

我的故乡是在湘南红石丘陵的褶皱里,那里出门是山,是红土地的炼石,是蛟龙脱下的脊椎,就在那炼石和脊椎骨架里有座“共和石”。

要上共和石的顶端得爬整整一百级红石磴,上面可晒几百担谷子。是石,没上世界之最;是山,没得山名。反正在它脚下繁衍七古八代的种田人就一直都这么称它。

“冲呀!爬共和石去罗!”如今,每天清晨和晚饭后这里都有三五结队的大人和小孩在百级磴上发起一次次冲锋。他们不知道城里人游公有啥用,爬共和石小孩壮筋骨,大人健筋骨,上面风来风去,无虫无病,好长精神。爬共和石的红石磴凿得可两人并肩走,用力关键的磴子早已分不出级来,磨出一条红得嫩生生的滑带子,滑就滑,滑可见功夫,没有人愿再去修它。连这里的牛也操出功夫,也每天早晚要在这里冲锋陷阵。小牛仔子也爬,放牛郎推着它的屁股上;大牛爬不上共和石的就将成为乡亲们桌上的碗荤了。

共和石连着一片丰厚的植被,那边有茵茵的马兰草和苍翠的树木、竹林,共和石顶端像个有福份的高天庭的老人的头:中间的石面盘得平整,方围有层薄薄的青苔和马兰草。在那青苔上还会奇迹般出现“四时天然农业”。这里山高风大,翻晒五谷时不免向四周散落种子,遇上急风暴雨还眼巴巴地看着满坪金黄的谷子流去塘里喂鱼。因此,牛儿爬上来还常常可大胆地享受这郁郁葱葱的“庄稼”。

也许自古以来乡亲们就恋上了共和石,或共和石理所当然地要如此磨砺着乡亲们。收割季节,一天少则三次要把沉甸甸的湿谷子一担担挑着爬这百级红石磴来,傍晚又得把晒干了的谷子一担担挑回屋去。队里没禾坪、没仓库,但有规定:只有挑得百斤谷上得共和石才算个十分底的好劳力。父亲拼命地挣十分,年老不服老,一担谷子终于压得他在百级磴上滚碌碡……

父亲受伤后当了保管员,我晚上也同父亲睡在共和石守谷的茅棚里。那时,一到傍晚共和石上堆起坟样的谷堆,谷堆周围密密麻麻地盖上“王”字石灰印。管你王不王的,我们警觉一夜睡不着,第二早检查还是有谷堆缺了“王”了---少吃的又在坏事!尽管共和石上一天天增加茅棚,谷堆上的“王”字仍然一天天在减少……共和石成了一块是非地。乡亲们除了白天挑谷上下,没有人敢在上面逗留逗留。

  八十年代的头一年,共和石被划了一道道分界线,这里也同山下的田、土样全分了,连共和石脚下新盖的仓库也拆了分了。后来共和石的晒坪闹过界限不清的纠纷,有人干脆就把平平展展的共和石凿出了条条沟槽。自从有了那沟槽不久,山脚下房前屋后都各有了水泥禾坪,共和石由此被渐渐冷落下来……

这些年,共和石又热闹了。每到收割季节,乡亲们又得把水泥禾坪已晒不了的湿谷子挑上共和石来。傍晚,也照样堆成谷堆,连斜坡上也布满了谷堆。这里没有了茅棚,没有了“王”字印,只是那共和石上的沟沟槽槽让乡亲们伤透了脑筋。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吃了晚饭,父亲又向我唠起了这句话。我随他一路爬过百级磴,上了共和石。这里比山下凉爽多了,已上来了好多人。那石面上被人雕出了各种棋盘,下围棋的种田汉还带来了手电。边缘的草地里有后生子在炼拳和滚打,有的在对着鸟窝丢石子比眼力。侧面的那口茶盘样的天水石塘有人在游水、洗浴,这里的水清澈见底,牛儿也在石塘里留影嬉戏……

一场风雨,冲散了共和石的客人,也冲散了这里的谷堆……我伫立共和石,让风吹谷子打得生痛,借如注的雨丝尽情思乡……

一一哦,故乡的共和石!

(原载1985年《郴州文学》)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文化长征网-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 ( 湘ICP备05019033号

GMT+8, 2024-11-23 15:34 , Processed in 0.03599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