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当有港媒以《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的评论批评内地社会道德失范时,很多人还很不以为然,称问题没那么严重。可当面对这让人颤栗的冷血场景时,看着路边的监控视频拍下的那两个残忍的司机、那18个冷漠的路人、那个可怜的女孩时,谁会再去质疑港媒那个虽刺痛了我们的尊严感、却击中了当下某些残酷现实的标题。
女童被碾路人围观,冷漠流行症再度发作
灾祸与“冷漠围观”结伴而行,已是当下尴尬的情景。每次“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本”;频仍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女童被碾,路人旁观”的悲情场面,不啻为“冷漠流行症”的再度发作。车辆两度碾压,18人无一搭救,冰冷的看客姿态,印证着道德底线下移的喟叹。
若按“人心向善”的道德想象,女童被撞,肇事者当迅即救人,稍减良心上的负罪感,路人也当积极伸手相助。
然而,一切都被反转过来了:司机逃了,路人视若无睹,“敬畏生命”俨然是纸上空谈,少管闲事式的明哲保身,才被奉若信条。对善美信念的放弃,构成了人心的暗区。于是乎,幼小生命,差点毁于车轮下,抑或被集体冷漠葬送,失去了尊严——幸而,拾荒者打破了辛酸局面,慷慨施救,以朴素的悲悯情怀挽住气若游丝的生机。[详细]
“仗义每多屠狗辈”,热心多是外国人
实际上,我们堂堂礼仪之邦,虽然也有见义勇为的英雄,但是常常还不如那些来自“蛮夷之地”的外国人。前几天,一个朋友从张家界旅游归来,说当地某个景点人山人海,排队人龙很长,有几个“有门路”者,堂而皇之越过队伍径直而入,对此早已习惯的国人无非气鼓鼓表示愤慨,但几个言语不通的外国妇人则挺身而出,打着手势要让人家给个说法,最后引起国人围观,似乎那几个人才没有得逞。这类的事也不算太稀罕,但朋友的总结却很有意思:“现在只有不懂中国的外国人,还有些古道热肠,讲些道理。”——话虽有些绝对,但却能引起共鸣。
在中国生活的国人,为何就不古道热肠了呢?连遭车祸的小女孩也弃之不顾呢?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但是,有一点比较清楚,一个社会倘若到了“礼崩乐坏”的地步,社会底层的素质固然肯定不高,但是更应该受谴责的,大概还是那些有权有势又有钱的精英,因为他们能主导社会的方向,他们决定的制度塑造着整个社会,他们的作为,能影响人们对法律的观感,他们的言行,也能让人们判断社会的道德。所以,如果要想恢复“礼仪之邦”,恐怕要从这些人抓起,否则,我们只能靠良知尚存的捡垃圾的阿姨来维系我们的文明面具了。也不奇怪,毕竟“仗义每多屠狗辈”嘛。[详细]
一边是经济的增长,另一边是“道德的滑坡”
一个社会为了老人倒地该不该扶,激烈争论,已经让许多传统上被我们认作“蛮夷”或“腐朽”的国家的人,笑掉大牙,也让我们“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地位在世人眼里,失去了伦理的质量,但好坏个人还能提出理由,说是“因为害怕被人‘诬告’”,好像很无辜的样子。也难怪小悦悦惨案发生之后,英国电讯报便发文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但却留下道德真空。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边是GDP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的声浪不绝于耳,另一边则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的那样,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详细]
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