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征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422|回复: 3

•全国双万征文一等奖• 长征路上悟长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 15: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双万征文一等奖•
                                             长征路上悟长征

    作者:邓玉平

   我上网阅读时,“‘文化长征队’重走长征路”的醒目标题,跳进眼帘。读了湖南罗范懿等三位同志文化长征老区行的报道,看到他们长征日记中提到的硗碛、达维、茂县等我曾走过的地方,心潮起伏,钦佩不已。于是当即发去了这样的短信:“长征路上遇知音,跋山涉水万里行。共弘精神为己任,征程自有后来人。”虽然我与他们未曾谋面,不曾相识,但是心系长征,情系长征路却是相同的,也使我想起了自己在长征路上一幕又一幕的情景。

   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史和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一首用热血和勇气谱写的壮丽史诗。能够被这奇迹和史诗牵引着行走,是莫大的荣幸。作为教师的我,为了体验长征艰辛,纪念曾当过红军的先父,于2004年暑假走了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行程1万多公里,其中山路7千多公里,经停3省、2州、8市的60多个城镇。

   我走在一条历史与现实交错的路上,走的是比当年不知好多少倍的路,还是体味了行程之艰难。往往是晴天行走,土是雾,雾是土,黄土滚滚不见路;雨天行走,泥是路,路是泥,泥泞道路难行步。山体滑坡、塌方随处可遇。我感觉到看得见的是看不见的影子,听得见的是听不见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了先父和红军战士正行进在前方,听到了“向前吧,不要回头”的鼓励,顿觉疲劳消失、精神倍增。

   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所走过的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地方。我终于来到了松潘草地。望着无垠的原野,不知怎么的,泪水夺眶而出。这就是我魂牵梦绕的草地,就是被称为“魔毯”的草地!当年先父经过这里的时候才13岁,是个小马夫,不小心陷入泥潭,班长见状,赶忙把行军背包垫在脚下,借助枪托用力将他拉起,可是班长却永远消失在泥潭中……穿草鞋的红军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信念,走出了沼泽地,走到了延安,走到了北京。草地啊,你珍藏的不只是先辈的忠骨,还珍藏着一种撼动心魄的力量,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我沿途到了50余处红军旧址参观、凭吊,触摸历史脉搏,追思历史厚重,每一处历史场景与传奇,都给我留下了铭心刻骨的记忆。江油红军桥是红军鲜血染红的桥;两河口会议决定了团结北上的方针;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川主寺红军战士铜像,在夕阳照耀下,金光四射,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在“红军长征第一街”的哈达铺旧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生活艰苦朴素,清廉如水;会宁会师塔,三塔环抱,象征着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最难忘的是全国最早、最大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那里长眠着7600多位红军将士。当我向先烈鞠躬致意时,晴朗的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雨,10分钟后又雨过天晴。陵园工作的同志说,红军后代来了,苍天都动情。是啊,绝壁挺松柏,雨声悼英烈,那大雨莫非是我心情的写照?当年几十万红军最后到达陕北时仅剩3万余人。有谁能够说清,究竟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倒在了长征路上,他们是为了什么?这是值得深思的。

   月流逝,70年后的今天,各地健在的老红军已经不多。我想方设法,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拜访到了11位老红军。江油老红军张长山,战争年代身体3处受枪伤,腿瘸,左大腿处有拳头大的凹坑。他告诉我,当年三过草地,也毫无怨言,铁了心跟党走,听党的指挥,只要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胜利。天全老红军杨国平,92岁了还在义务工作,他的40余本荣誉证书,印证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巴中老红军陈吉先勉励我当好红军的传人,他给我的题词是:“望你今后前进,前进,再前进!”

   我每到一地,都要去党史办、纪念馆、学校等处,都受到热情接待。各单位赠送给我有关长征书籍50余本,包括1本“馆藏”书。收集盖有沿途地名邮戳的邮票60多枚。在我签名簿上题词留念的111人,可以说是长征路上111颗红心和我一起跳动!我也随时不忘宣传上海世博会精神,宣传浦东的发展变化与教育教学改革。我去了一所小学,仅几平方米陈旧的图书室三用(还作为保管室、实验室),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书籍。此情此景,感到寒心,觉得应尽自己的一份力。于是我捐款购买了价值1500元的几百本书籍送给该学校的孩子们。

   当我在理县的危观山坡杂草丛中,为拍摄红军石刻照片,被毒草扎伤,四肢顿时隆起了鹌鹑蛋般大的疙瘩,疼痛难忍时,当地小学五年级学生田辉,用一种不知名的药草救了我。当我在前往若尔盖的路上,冻得瑟瑟发抖时(8月间,却气温低,当地人穿着羊毛衫,我却短袖单衣),一位藏族中年女同志,脱下自己的外衣披到我身上。当我在寻找红军长征旧址时,康定三中初二年级陈仪静藏族姑娘,不但给我带路,还讲起了流传于村里老人们当中的,关于红军当年帮助老弱村民的故事。迭部县的一位80多岁的老伯伯说:“你从大老远来,重走长征路精神可嘉,唤起我们对长征的回忆”。

   正是在长征精神感召下,在热心人们激励下,我克服了水土不服、口腔溃疡、皮肤过敏和高原缺氧不适应等困难,每天在行走、在寻访,每天在感动、在收获。我每天都成了“准出土泥人”,每晚就着昏暗的灯光,一吐心中感受,写日记到深夜,终于顺利地并超额完成了“西行”计划。我也被有关媒体称为“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的第一人。”

   山水动,不如心动;千足迹,不如心迹。亲历长征路,我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情感上的震撼、思想上的升华、意志上的磨炼。让我感悟了“长征是举世无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明白了艰苦奋斗是传家宝,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也是个人的立德、立业之本;懂得了什么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充满乐观的英雄气概,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更使我感到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如何使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上世纪长征用马列主义理论唤醒一代人,新世纪长征用马列主义人生感化一代人!”力量无穷,任重而道远。我坚信长征精神将穿越时空,走进人们的心灵,走向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文化长征网-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 ( 湘ICP备05019033号

GMT+8, 2024-11-22 21:41 , Processed in 0.0611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