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征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914|回复: 5

文坛勇士——罗范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 15: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郴州日报》等

文坛勇士——罗范懿
          谭涛峰


国庆节前,读到罗范懿的一本新作《信仰是怎样铸成的》。此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0多幅图片,近50万字。书中记录了他的“文化长征队”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正当我阅读间,《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先后以《信仰是这样铸成的》、《用生命诠释人生的价值》为题,对此书发表评赞文章。作者竟还是原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茅盾文学奖评委会副主任王巨才和北大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著名马列文艺理论家董学文教授等。王巨才先生的文章说:“三位基层文艺工作者在时代精神主潮中,掀起的一个激情洋溢的浪头,是应当写入21世纪文艺运动史的一个独特而精彩的章节。”中国文艺界高层领导、名家在中央报纸对基层文艺工作者连续发表这样评价的文章,这是少见的;尤其是他们从罗范懿发起的“文化长征活动”,还联想到历史上影响世界的欧洲“文艺复兴活动”。10月15 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也报道了《文化长征》的事迹。罗范懿这位文坛奇子,为安仁、为郴州、为湖南争了光。
罗范懿,国家二级作家,曾担任过民办中学教师、公社电影放映员、乡镇广播电视机线员、县广电局编辑、记者、县委政研室副主任、县委督查室主任、县文化局局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郴州市文联副主席(兼职)。他业余在人民出版社和香港、台湾等出版和再版《马克思》、《列宁》、《马克思传记故事》、《恩格斯传记故事》、《列宁传记故事》、《牛顿》、《诺贝尔》《麦哲伦》、《轮椅上的总统》、《药王河》、《信仰是怎样铸成的》11部长篇传记文学、长篇小说和长篇报告文学。出版文集《冬种春收》和《神雾》,电影剧本《中国结》在2005年被列为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影百年剧本征文优选筹拍剧目(已办理授权)。合著的大型神话剧本《药都传奇》获郴州市首届“五个一工程奖”和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戏剧节剧本创作“银奖”,“马恩列传记故事丛书”获联合国中文读书会新书种“荣誉证书”和(香港)世界名人传记中心“金奖”,长篇小说《药王河》在“现代文学”网站上以下载率高被选为“现代文学精彩小说”跻身名篇之中,亦有理论文章《思想政治工作“灌输式”四法新探》获全省一等奖和湖南省第四届党教理教“六个一工程”——“一篇好文章奖”。2004年10月,他发起和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活动,重走二万五千里红军长征路,发挥“长征是宣传队、宣言书、播种机”的作用,反响强烈,受到了中宣部和省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及海内外媒体等社会舆论的广泛好评。此次活动的队旗、队歌、宣讲稿等27件物品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征集为国家文物。最近,“文化长征”在《湖南日报》的系列专题作品又荣获全国2005年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一等奖,湖南省好新闻一等奖。

人生的初炼
1959年2月20日,罗范懿出生在湖南省安仁县龙海镇官陂村一个偏僻的山区农民家庭。幼年受到父亲参加抗日远征军、抗美援朝志愿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民族精神教育。巧合的是他出生那天,《人民日报》发表一篇题为《做好开路先锋》的社论,党报这六个字对范懿日后建立自己的内心价值体系,走好人生之路,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范懿从小学习就很刻苦,读小学时就做到“当日功课当日毕”。晚上经常是父母睡了一觉醒来,还发现他在读书或做作业。父母不忍心,只好把灯火吹灭。可等父母一合上眼,小范懿又悄悄点亮了灯,并用书把灯光挡起来。搞大集体时,各家各户要在指定的稻田点诱蛾灯,他把自家的任务包了起来,点好灯后就坐在田埂上借着灯光看书。13岁读初中二年级时,范懿想到要给父母减轻经济上的负担,也想要磨砺自己,他硬要到学校附近联系个叫“小黑斋”的地方读了通学,三块砖头,一只锑锅,饭自己煮,菜家里带。这个小黑斋,其实是乡间抛无名尸的过亭。他上高一时,有次和同学到深山老林勤工俭学被摔伤,回家治疗一个多月。范懿一手打绑带,一手抄书。抄了诗歌、小说几大本。回校写了一篇《翱翔吧,鲜艳的五星红旗》的作文,语文老师阅后,竟批上“全文系抄袭”几个红字。同学打抱不平,要老师找出抄袭的出处。老师既惭愧又高兴,连忙擦掉批语,补上了“甲上”。因他写画专长,罗范懿从民办中学教师的队伍里被选调公社电影队。放电影算是与文学艺术初交,这一交就是八年。范懿也曾几度做过大学梦,因他干一行、爱一行,最终还是被电影队留住了,他在电影队成了家,安居乐业搞本职。有时看同学们一个个进了高等学府,也难免有些遗憾。他结婚第二年,生了对“龙凤胎”,可那女儿是先天性全瘫。工作、家庭把范懿彻底地困住了,他最大的所求是能在岗位上炼出一身硬本领。于是,他买回了一整套电影学方面的教材,又参加山东师大自修大学函授汉语言文学专业,同时还参加了湖南新创作文学院和《文学月报》的文学刊授,一手拿烙铁钻研无线电原理,一手挥笔搞业余文学写作。一知名作家对他的第一篇小说作批语“小说有一定的水平,推荐为学员优秀习作刊登。”从此,他的文学创作欲像在心里点燃了一团火。躁动的火把也不免点燃了妻子繁重家务的怨气。也是啊!一对向他们张开的嘴,其中还有一个要急于四处求医,环境不允许他坐下来写东西,你写,她就撕。当夫妻俩心绪重新调整后,他又会半夜里爬起,找来被撕毁的稿子重抄寄出。范懿写东西和自学一般不占用白天时间,白天干好工作和家务,只在夜深人静和忙里偷闲才动起笔来。其处女作《伸出窗外的那只手》就是在他妻弟结婚赴宴时,躲在其楼上写成的。在乡广播电视站,范懿集机务、线务和采编播于一身,还要同乡干部一样驻村办点。1988年,他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被北京广播学院(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录取。他妻子是驻村工作队员,他只得经常带着一对孩子在长沙面授读书,并抽空带患病的女孩到省儿童医院医治,一张三尺学生床睡下父子女3个人,今日长沙的省广电学校还有人常提及这位带着两个小孩上学的特别学员。有天夜里男孩随人走失,弄得他背着患病的女孩在长沙大街小巷找到深更半夜。在读函授大学的三年里,受当时的自费读书经济上和注销城镇户口粮食上的困扰,他连续几年靠妻儿子女的口粮田供养。尽管这么困难,罗范懿没有破罐子破摔,更是埋头搞好工作和学习,在逆境中工作上评为省里的先进;创作上实现了国家级报刊发表作品零的突破;范懿的业余学习成绩更不错,哲学期中考试几次都是100分,函授作业几乎都是满分,16门功课都顺利通过考试,后来北京广播学院三十年校庆时被评为“湖南十佳优秀学员”。该学院出版的报告文学集——《白杨颂》中有篇《孜孜不倦炼人生》的文章,就是介绍他的学习和工作情况。现在范懿回忆那段被注销户口和工籍的岁月,总说:“逆境、挫击是人生进步的一笔难得的财富。”
1992年,他自学大专毕业又去读了中央党校函授本科。这期间,范懿成了省、市、县各级党校图书室引人关注的借阅读者,还成了湖南图书馆的邮借读者。《南方周末》载文称他为“背篓作家”,每次用背篓借上一、二十本书,读完后又用背篓送过去。
有志者,事竟成。青年范懿就有了这种定力。20多岁人在中央级报刊上接二连三发表了文学作品,散文《铁门》参加中央电视台等举办的国际青年征文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工作上他被评为湖南省乡镇广播电视工作先进代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授予他“优秀新闻工作者”、“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评为郴州市拔尖人才。当时的省市新闻媒体以《“龙海”的一条“强龙 ”》为题对他进行了连续报道,两年后,他的城镇户口和口粮,有关部门也给办理了恢复补给手续。范懿在他第一本书的后记《人生在炼》中写道:“我把这么一条自己走过的路,胡诌成‘人生在炼’,也不知这‘炼’的天高地厚?可我已糊涂地‘炼’得拔不出来了!我不聪明,更无灵气,平生自信汗水的用场,坚信人生要锤打,要炼。我还是一砣矿石,一块毛铁,但面前有的是铁锤和熔炉;我要去炼,并邀理解人生炼的朋友和同仁一块去炼,为实现人类共同理想努力炼出‘人生金丹’ 来!”
是啊!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做一个有信念,而不太“聪明”的人,也许是一种选择。范懿在困境中的拼搏打造,使他既提高自己生活的质量,又提高了自己生命的效率。他今又在《信仰是怎样铸成的》一文中说:“随《人民日报》社论《做好开路先锋》同日降生的我,注定要‘做好开路先锋’的一颗铺路石,更愿意做一台金沙砚;让人去踩,让人去磨,让人走向平坦,让自己浑身磨出智光和美丽。”

信仰的驱动
在范懿的客厅里,挂着马、恩、列、毛和孙中山、罗斯福、牛顿、诺贝尔、麦哲伦等9位世界伟人和巨人的大幅肖像。桌上摆一座刻有“人生金丹”四字的石头。
范懿坚定地表示:“为实现共产主义炼就我梦寝以求的“人生金丹”,是我人生的最高理想!只要每个人锲而不舍,个人的理想不会是遥远的,人类共同的理想也同样是可以实现的。”就是这种坚定的信念,使他特立独行,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坚持自己的选择,用自己的方式看世界。也使他有了一种社会担当,有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和行动。有位名人说过:“信仰的力量是足以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1995年,省作协接受了“中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为青少年读者策划的“巨人百传丛书”写作任务。写这些早已被人写过了的名人传记,费时费力又难讨好,人家是不想写的,而范懿毫不犹豫地从省作协负责人手中选择了列宁,当即签定了出版合同。因为列宁把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变成了革命实践,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全世界社会主义新时代拉开帷幕。经过300多个日日夜夜,范懿将20万字的《列宁》书稿送审。此时“巨人百传丛书 ”中的《马克思》选题还无人问津,主编又通知他去签合同,范懿同样没有犹豫地签了。又经过300多个日日夜夜,拿出了20万字的《马克思》书稿送审。他感慨地说:
“在写作这些伟人的日子里,我惭惭感觉到有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并感觉这力量越来越大,力量来自书里也来自书外。书中主人公的形象总在脑海中活灵活现地紧拽住我的灵魂不放;来自书外的力量,就是那从图书馆和图书上带过来的挥之不去的‘霉斑’,周围人说‘马列’的那种贬调,尤其是年轻人中‘吃喝玩乐人生学 ’产生的‘金癌’病毒对马列主义理论所产生的‘抗体’……,人的头脑中属于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属于动物的私欲、野性、凶残的东西越来越多了,难道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公民也将追随西方某些国家推行的人类动物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律’。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怎么啦?马列主义怎么啦?共产党人怎么啦?人都怎么啦?……一连串的问号在我研究伟大导师的人生传记资料中找到答案。我乐此不疲,一个人把共产党人的老祖宗的人生写完,从这些发了霉的关于‘马列’书中反复读出伟大先驱者真正的‘人’来——也就是说,我着重写血肉之躯的人,行文上又尽可能便于年轻人去读,去贴近他们。”
时任安仁县委政研室副主任的罗范懿,白天得全力搞好工作,每天凌晨二三点才开始写作。黎明时,他黑灯出门散步,早餐后8点准时上班。“入夜睡,半夜起”的夜猫子生活习惯让他有了独自的时空。冬的夜晚是冰冷的,为了节约钱,他不生火,更不烤电炉,用破棉絮裹着脚御寒保暧,坚持写作。这次去安仁,我还看了这床破棉絮。
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坚持下来。在《马克思》和《列宁》两部传记文学稿送审后,范懿立马着手《马克思传记故事》、《恩格斯传记故事》和《列宁传记故事》的编著工作。对写这几部听不到有钢嘣叮当响的书稿,妻子先是坚决反对,但是范懿死心踏地,她也就只好去继续她每天凌晨在被窝里用胳膊催他起床了。
1997年6月7日,他同人民出版社签定了“马恩列传记故事丛书”的出版合同,之后又同责任编辑往返20几封书信。近60万字的三部书稿已通过邮路首都至农村、农村至首都往返颠簸18回了。一、二审过后,终审之前,出版社还要他把故事里伟人每段引言的出处,甚至于故事和情节的合理想象形成资料,譬如恩格斯做屠夫的故事情节,你能证明恩格斯当过屠夫吗?为出好这部共产党人老祖宗人生宣传的青少年读本,他去了北京面对面交流、改稿。范懿讲了他去改稿发生这么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那天上午9点,我在北京西站下火车,正当面对几大行囊发愁时,一个年轻小伙子走向前来,主动提出帮助背行囊,我迟凝片刻,想起人常谈及外面遇上的‘好人 ’,也警惕着。但年轻人一再声明:他是大学里学雷锋的‘青年志愿者’,并还亮了首都一所名牌大学的‘学生证’,我想毕竟是首都嘛,就是不一样的,谢谢,他背着提着我两件大行囊在前面开路。出站人很挤,不等说上几句话,他便突然不见了。在如潮的人流中,我已无法辨认那是我的行囊,那是学雷锋的‘青年志愿者’ 了。心里一毛,只好向出站方向猛喊:‘学雷锋志愿者!包裹里都是书啊?……’我这么重复着喊叫,尽可能用普通话向行人喊话。我追得上气不接下气,什么都喊不出来了,可那学‘雷锋志愿者’的影子也不见了,我只好放下自己手里的行囊站在出站道上喘息发呆。待人流过得差不多了,我朝后打望,见远处道口一侧散着两件行囊,跑向前一看,可怜的‘马恩列’资料书散落一地。我高兴的是资料没有少一本,我悲哀的是‘马恩列’的书无人要。”
1998年8月,范懿撰写的《马克思传记故事》、《恩格斯传记故事》和《列宁传记故事》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我想,在这个充满变数的社会里,范懿凭着自己的才气和灵感,完全可以写出一些“名利”双收的“赶潮”之作,但他没有那样去做,而是干他内心认定的事,选择了不合时下多数人“味口”、“销售”形势并不看好的“马、恩、列”。他说:“我这个生长在红旗下,受家庭和党的领导及老师们教育,尤其是接受20多年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干部,更有幸一次次受到马恩列伟大人生的熏陶,灵魂一次次净化,血管里和骨子里注入了马恩列人生宣传的历史使命。”我感叹,时下作文著书者甚多,而像罗范懿熔铸信仰,以内定之力抵御外部环境,乐于“独钓寒江雪”者太少。

心灵的勇敢
有位学者说:“心灵的勇敢所产生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当今,这种勇敢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重要。”2004年,罗范懿做成了“应当写入21世纪文艺运动史的一个独特而精彩的章节”的一件带传奇色彩的大事。他与我读初中时就知道的全国劳模、农民作家李绿森,电站工人、民间文艺家陈赞文三人组成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文化长征)工作队”,历时182天,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路线,经过10个省的89个县(市),行程1.25万公里,经历千辛万苦,用心灵的勇敢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完成这一影响全国的壮举,创造了属于自己更属于社会的这段历史。
当罗范懿这位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书生向我透露他的这一打算时,我说:“这是件了不起的大好事”!也许是杞人忧天,我还向他建议:“一要向县委汇报,取得组织上的支持;二要找好伙伴,能同心同德;三要有思想准备,这不是去游山玩水,途中可能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他还几次提出邀我一起去,我考虑自己刚刚退下来,避免“沽名钓誉”之嫌。同时,也怕吃不下那份苦,还会拖累他们,便以迁居新房和本人正在整理集子之事走不开而回谢:“虽然人没有同去,但心随你们长征,祝你们一路顺风,平平安安。”我和安仁县委宣传部周平部长交谈此事时都认为,范懿平静中酝酿着不寻常,他看准了的事,就会坚定不移地干下去。
这三位铁汉子出发了。他们从江西瑞金的云石山——“长征第一山”徒步启程,边走边宣传。在沿途42所中小学校和乡村干部及市民约13万人中,作马恩列毛伟大导师等革命先驱人生观讲座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征报告70场;在红军长征路上刷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标语700余幅;石刻呼唤红军长征精神、教育新一代人的永久性标语70幅;走访调查和投宿途中老红军及老百姓700余户(人);大雪中看望瑶、侗、苗、壮、回、藏等11个少数民族的困难户和烈属及城市清洁工216户,送慰问、救济款11户,家访特困学生17人;启动沿途大中小学生和网民1万余人参与“伟大导师马恩列毛人生宣传全国万里长征万篇作文竞赛活动”。全国有100多家媒体和联合国《文荟》等中外文刊对“文化长征”进行了推介宣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省委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赞扬是:“路线好、主题好、形式好、时机好。”
中宣部新闻局举办的《新闻阅评》第35期中如是评说:“湖南老区的一位县文联主席、一位全国劳模的农民作家、一位民间艺术家自动组成三人队伍,为纪念长征 70周年,自筹经费,于去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已经徒走了近两个月的原长征路。截止今年1月7日止专栏已发表了他们紧随行程写下的亲历亲知、绘声绘色的四篇报道,他们刻意磨励自我,一心弘扬长征精神,脚起泡、腿麻木、汗透衣、人困顿。但沿途岩石上写下了他们刷写、雕刻的标语已有数百幅。他们宣讲革命领袖人生故事数十场,听众达数万人次。他们或三人挤睡农家的一张床,或露宿险峰恶岭,但晚上不管怎么累,必要掏出二胡、快板、说拉弹唱;和老乡聊上一阵知心话,所经各地反应强烈。百姓纷纷送水带路。瑞金几百名青少年被感动,和他们一同走完瑞金段。不断有人要求加入他们的队伍,影响扩及海内外。台湾爱国人士专程赶来大陆,其中一位72岁的老者陪他们徒步走了几十里,北大一网站跟踪他们进行宣传。阅评员还认为,湖南日报社敏锐地抓住这支自发队伍的动人事迹,及早启动了长征70周年的报道,先声夺人,这同时表现出了这支队伍和报纸编辑情深意浓的长征情结。长征的英雄伟绩,永远是我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教科书。” 《人民日报》“长征精神赞”栏目载董学文教授的文章有这么一段文字:“‘文化长征队’作播撒革命人生观的使者,那杜鹃啼血般的宣讲、不凡的人生境界和披肝沥胆的文字,有关机关和社会各界给以高度评价。”
我一页页、一章章阅读着《信仰是怎样铸成的》:“十年木”、“出征了”、“腾细浪”、“走泥丸”、“从头越”、“尽开颜”和“临行壮胆酒”、“难忘第一宿 ”、“翻越老山界”、“进遵义”、“赤水初渡”、“水拍金沙”、“哭醒雪山上冻僵了的魂”、“草地花”……一段段感人的经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就像红军长征路上一条重新舞动起来的红飘带,久久萦绕在心头。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他们的精神、境界和力量,看到了他们“走好一条线,教育两代人,影响一大片”的社会效果,也感悟到他们的成功是天合、地合、人合、己合的结果。“文化长征”尽管困难很多,但由于社会担当在肩,教育责任铭心,使得美丽和爱与他们同行,勇往直前赢得胜利。央视台经常播送这么两句话:“有一种财富叫精神,有一种高贵叫文明。”我认为范懿是一位拥有这种财富,展现这种高贵的读书人。
范懿的人生轨迹是一部“步步高”的乐章。虽然有间或的沉默,但沉默后又有惊人的爆发。他不会自满,不会退却。重走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回家后,他来不及休整,为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马上写出《大三民主义救人类》的万言理论文章发表在红网等媒体上。文化长征纪实文学出版后他又在调研和写作《人生价值学》著作,他准备用10年时间,忍受困倦,向社会交出这份理论答卷。他的言行展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风采和马列主义作家的傲骨,也把我们带到了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无畏的境界。我想用范懿的三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从一句话入手,念着理想,心底总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从一件事入手,干着理想,得失总有一架平衡的天平;从一日入手,追着理想,时间总在充实着自己。”
作者系湖南日报原驻郴州记者站站长
(2006年10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文化长征网-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 ( 湘ICP备05019033号

GMT+8, 2024-11-23 02:56 , Processed in 0.0617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